“尽管网上商品零售、快递等新兴业态创造了部分新的就业岗位,但也必须注意到网店对实体店带来的冲击和显著的替代效应。调研中反映,图书、服装、家电等产品的实体店受到冲击最大,部分实体店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了关闭潮。部分传统的百货商场也受到较大冲击,经营景气度持续下降,这对相关群体就业带来较大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2015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6年展望》
互联网+概念在国内炒了这么久,从电商到各种O2O到互联网金融到专车服务,对于整体经济的冲击不言而喻。现在餐厅都可以送百度美团大众点评外卖三剑客,商场中多少店铺都支持支付宝或者微信付款,从muji到小米到Burberry纷纷进驻天猫,路上私家车载客比的士多得多。似乎有了网络,足不出户一切都能搞定。
商圈效应越来越弱,以往我们周末出去逛街,然后买个奶茶,吃个饭,去个甜品店就回家了。餐厅员工赚了钱买个手机,厂哥厂妹有了钱去个KTV,KTV老板攒了钱去个清吧,清吧老板有了钱玩游戏,游戏工作室员工有了钱接着逛街。整个生态系统就这样活起来了,一张纸币循环几次就能养活若干个人。
而如今,没有了中间商,没有了线下的商圈,我们直接网购外卖,钱就直接去到了下线。实体经济就会受到打击而萎缩。
不仅是在中国,在美国,零售业一样也在悄悄的进入衰退期,而且速度之快,面积之大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最近美国一个统计网站 Ratailnext 才披露一个数据,零售行业的线下人群流量,平均降低了9.8%,销售额平均下降了 7.6%。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自己的手机和电脑中购买产品,有人甚至一年也不会去一次零售商店。
亚马逊的兴旺伤害了更多的传统零售企业。美国零售业正面临结构性改变,目前有超过25%的大型零售商正濒临破产倒闭,远超几年前的47%,今年关店数估计高达16.2万家。Radioshack这么大的店子,都在去年倒闭了。这一波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的平民阶层不光绝对收入比发达国家低,国民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值也低,GDP里面政府拿走的比例偏高。近年来失控的房价又极大地消耗了居民的购买力,这让中国的普通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比国外消费者更加在意价格。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像今年这样经济减速,很多人收入下降的情况下,这点体现得更加明显。
高房价带来了过高的租金,严重推高了实体店的运营成本,尤其当顾客注重价格导向的时候,这点让部分品类的实体店彻底丧失了和网店竞争的能力。每天一睁眼先欠房东钱,再欠物业钱,你怎么跟网店拼价格呢?网店最多花点钱找个设计师装饰装饰css,赚多少就是多少。
这就跟出租车司机要罢工要辞职做uber一样,每个月先交15000块给公司和国家,相当于每天开始拉500的活都是别人的,拉完500剩下的才是自己的。长此以往,和滴滴收25%、还有Uber收fixed amount相比,如何还有工作积极性?
蒸汽机抢了马车饭碗,害的马死绝了,马车夫也死绝了,都饿死了。
珍妮纺纱机抢了童工的饭碗,纺纱童工都饿死了。
虽然是笑话,但是冲击的效果是真实的。
我昨天坐的滴滴打车,司机是之前在一家做彩色打印机墨盒芯片的公司。如今电子化的大浪潮,加上激光打印机的进步,公司业务每况愈下,他就开始出来接私活。滴滴和Uber成了他的主业。这个现象绝对不是个数,而是说明了诸多互联网新兴行业劳动力的普遍来源:传统行业转型发展的劳动力。
然而这股热浪是令人担忧的。如果整体经济养活的人越来越少,那么去新型行业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在中国,除了创新思考创业,就是me too型创业,势必引起价格战和恶意竞争,虽然短期看来消费者是有利的,但是长期来看对于大环境是不利的。
如果VR和AR再好一点,虚拟和现实就几乎要逆转。人们对现实的不满足直接导致我们削减现实生活的交互而把时间转移到虚拟空间去。平日的工作很疲惫,下了班放了假到了周末只想好好休息。最后就大家都躺在床上带着VR眼镜控制虚拟世界里的人过着自己希冀的生活,人人接入Matrix母体,从此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