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dom Pieces of Mind

桃花源补

之前写的那篇桃花源,里面还是留了一些线索和梗。简单写一下,当作是作者注吧。
 

刘佩恭=刘钦德

先说最终的谜底,钦对佩,恭对德,所以刘钦德行走在现世的假名是用了刘佩恭这么个名字。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身湖南省博物馆考古部

这个比较简单,因为武陵在湖南。
 

刘爷爷常常穿着一件有许多补丁的长褂

对应后面日记里的:“访武陵时,带礼物三包,以钦德而立之生日也,其勉受长褂一件,余则全璧耳。”这件长褂是之前刘让期送他的那件。
 

他很喜欢和我说一些晚清市井乡间的传闻,极其琐碎但充满细节。我外公就会在旁边插嘴,说对对对,这你都知道,延安路龙柱打桩那天你都在现场。

暗示刘恭德经历过晚清。另外延安路龙柱打桩是一个老上海的都市传闻,有兴趣的可以去百度一下。
 

第二次去的时候,恰好是十年之后,应该是这个名为钦德的人四十岁生日。我起初也以为刘让期再次去武陵是为了他四十大寿,或者说他和钦德年纪相近所以有一个十年之约,然而这次的日记却没有提到他的生日。

在本文的设定里,桃花源里的时间流逝速度是外界的十分之一,所以刘让期的十年之后其实只是刘钦德的一年之后。这也是为什么再过十年“最后一次去的时候,却提到钦德的儿子在襁褓之中咿呀乱叫。按道理这个时候他应该已经六十岁了,居然可以如此老来得子,我实在感到惊讶。”实际上他才三十二。
 

此去东向有小洞,绝黑如墨,楼而始入。壁苔阴滑,若被重锦。渐行渐豁,徐见天光。

为了让日记有清朝的味道,刘让期日记的原文大多改写自《游栖霞紫云洞记》、《香山寺》、《曾国藩日记》、《乙亥北行日记》和徐世昌、荣庆、绍英的笔记。
 

允钦慎谦恕,法效应如同, 和厚温良让,久体永康宁, 好学从成宪,宜思本善新, 天正知克慕,勉得世家遵。

来自网上搜来的河南刘氏家谱,其中可以看到刘德、刘期、刘洹、刘升。其中刘钦德比刘让期高了12辈,按外世的计算方式比他大250岁左右,但由于内外十倍的差异,两人是几乎同时达到30岁。
 

我有一瞬间甚至以为我走近的不是一个森林,而是一个巨大的生物。植被是他的鳞片,山峦是他的身躯,地底连绵错综的树根就是他的血脉。

有的读者可能看得出来,本文整体行文的措辞和模型有很重的克苏鲁痕迹。所以我特地写了这句话,不演了,我就是克。


主要的灵感一是来自桃花源,因为这个故事无疾而终,所以我去查“南阳刘子骥”,结果却查到另一篇文记载他去衡山采药的故事,我摘抄在了原文最后。一样是在湖南境内,一样是他去寻找一个神秘的地方但是没找到。我就觉得这个哥们很有意思。网上流传的“黑暗桃花源”的说法较为牵强,且个人觉得有点无趣,有点为了危言耸听而危言耸听的感觉。
二是突然想到一句话叫做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圣经也有类似的描述,叫做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关于穿越时间的故事在古文中颇有记载,原文里笔记里摘抄的好几篇,王质、东方朔、刘晨、阮肇等等都是这样的结构:去了一个地方,回来之后已经过了很久。那么我就有了个脑洞,如果能把这两个传说结合在一起呢?
我们经常看到穿越回过去,如果一个故事是往后快进呢?于是我构想的没有写出来的故事是:刘子骥找到了桃花源,发现这里是一个时间流逝速度为正常世界十倍的地方。他虽然素有才名,但性格仁厚不爱当官。同时他也知道出仕从宏观上来说对家族是有好处的。所以他把他的后代分成入世和出世两派人,平衡家族的风险。入世的人,在正常世界里正常生活;出世的人,在桃花源里生活。两拨人每十年(桃花源的一年)相见一次,互通有无,规避战乱zz斗争等风险。
然后数百年,刘钦德和刘让期在两人都是30岁左右的时候因家族的十年之约第一次相遇,刘让期送了他三包礼物,他只收了一件长褂。
在刘让期50岁左右、刘钦德32岁左右的时候,是1865年,刘让期的儿子作为首批华工抵达加州参与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后面发现刘让期的儿子没有办法回国,于是他这一支的出世派断了。
所以刘钦德化名刘佩恭从出世派变成入世派为家族延续习俗,等到年老的时候再回到桃花源。桃花源的规矩,不可以有异姓的外人进来,这就是为什么“我”去洞口的时候被打晕。
而“我”是一个偶然认识了刘钦德的人,刘钦德这么多年来苦于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于是就把笔记隐晦地留给了“我”。
写完这篇文章其实自己还蛮满意的,因为前后也持续了小一个月的构思和动手。很久没有写过千字的小说了,如朋友圈里的感叹,我上次写还是九年前写公子计划的时候,那次其实更夸张,我为了查萧铎遇到张福的原因和地点,还查了长安东市西市的构造和地图…这种花时间搜集一些细小而没有什么用的资料的感觉真好。
希望以后还能有点别的脑洞,可以写出来。
当然,查资料什么的终究还是靠google和wiki,有疏漏或者逻辑上甚至时间线上的错漏,求斧正。很希望可以和大家互动交流,这样可以激发更多灵感。



« 五一再游澳门 :: 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