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dom Pieces of Mind

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

什么是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

当你了解到一个新知识,比如新单词、新概念等,不久之后你就会有机会再一次遇到它。 这就是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 这个现象最初是 1986 年由 St. Paul Pioneer Press 的读者 Terry Mullen 提出的,他写信给“Bulletin Board”(一个专门收集搞笑事的栏目)提及了一件事,说他第一次听说“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德国恐怖组织“赤色军团”),之后不久又从另一个渠道很巧合地看到了这个词。这个故事刊登之后,读者不断提交自己经历过的类似事件,这个现象也因此被命名为“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 (http://wikibin.org/articles/baader-meinhof-phenomenon.html)。
源自http://localhost–8080.com/2010/10/baader-meinhof-phenomenon/ 这里有比较好的解释。

这个词是几个月我之前看这个有趣的博客的时候知道的。昨天碰巧遇到了这个现象。
我在餐厅和室友吃饭,说到一会去喝咖啡。我说:“我们家旁边有一家Philz,咖啡很好喝,比星巴克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他说,你们家?深圳吗?我说,我们家啊~
他说:“哦,我们北方人说‘我们’和‘咱们’是有分别的。‘我们’是不包括你谈话的对象,‘咱们’就包括了。打个比方,假如你说‘我们家’,我会认为是你和你爸妈,如果你和我说‘咱们家’,我就知道你说我和你。”
我说,啊,原来还有这么一层关系,广东这边好像在我所知的范围内并没有这么一个区分,我们和咱们是没有分别的。不过‘咱们’听起来比较北方罢了。
说完了这个事之后,我们就去买了个咖啡,回家了。晚上再次出门吃饭的时候,我在门口打电话,这时候从我身边走过三个人。其中一个人说:“我们学校那边也是这样。”另一个人说:“你们学校?咱俩不是一个学校吗?”第一个人说:“啊,是我本科。我说‘我们’的时候,是不包括听众的,如果包括的话是‘咱们’。”
我当时就差点笑了出来。我很想走上去说,你说的对。
这个现象会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解释,这是一个正例谬误效应(fallacy of positive instances effect)。其实很多星座、算命、心理测试也是应用了这个效应。作为一个不相信星座的唯物主义者,我觉得这很好地解释了星座的流行性,大家都选择性地相信星座的判断,并且发明出更多的东西来弥补星座理论的不足。一旦发现了一个人符合怎样的星座判断,就会如同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一样,再次强调从而产生正效应。
不过,话说回来,知道了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之后,人生或许会有趣不少。不知道下次听到“我们”和“咱们”这套理论是什么时候。



« Product Hunt的圈子游戏 :: 梦醒 »